清朝后期采购西式武器的过程中,各式各样的火炮是重中之重。乃至于清朝建立北洋陆军时,最初的北洋六镇中每镇即编制一个炮兵标(团),大部分装备有54门75毫米口径的火炮。
在当时的中国,这一配置是相当豪华的。而清末之后,旧中国各路军队急速扩编,炮兵却跟不上扩编步伐,因此大量军阀部队的炮兵配置是很弱的。但是奉军——东北军体系却是一个例外。
奉军是北洋军的杂系,1910年代在奉天的北洋陆军番号为张作霖的27师和冯德麟的28师。以当时的编制来说,师所辖应当有一团炮兵,但实际上张作霖的27师炮兵团仅是个空头番号,后续自日本购入部分三八式野炮才填充了编制;而28师炮兵团也只不过2营野炮而已。
1920年,奉军参与直皖战争,张作霖缴获了皖系西北边防军的2营炮兵,并得到了熟悉炮兵的营长邹作华,自此东北炮兵才走上正轨。
1922年,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惨败,张作霖决定“整军经武”,大力对奉军进行改革整顿,同时在装备上全面换装,炮兵是强化的重中之重。当时,中国本土的兵工厂仅能少量制造75毫米山炮,
而山海关外的东北则没有像样的兵工厂。
1922年,张作霖投入巨资在奉天军械厂基础上建成东三省兵工厂(亦称沈阳兵工厂),采购国外先进机械,大规模制造军火。由于当时各方面因素制约
,而张作霖又急于见得成效,因此就火炮而言,沈阳兵工厂与洋行合作,自国外购得半成品,进行组装式生产。但其规模之大,耗资之巨,为全中国之最。
据曾任沈阳兵工总厂厂长的陈修和称,自1924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,兵工厂所生产的火炮计有:
日式37毫米平射炮370门,日式75毫米野炮108门,日式75毫米山炮72门,克虏伯75毫米山炮1门,日式75毫米高射炮4门,日式75毫米迫击炮11门,奥地利77毫米野炮300门,奥地利100毫米榴弹炮300门,日式105毫米加农炮12门,日式150毫米榴弹炮21门,日式240毫米榴弹炮2门。(待续)